新華社沈陽10月28日電 題:從“好玩”到“好用”——在2023中國計算機大會看大模型未來應用
新華社記者溫競華、洪可潤、宋晨
10月26日至28日在遼寧沈陽舉辦的2023中國計算機大會上,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成為熱議的焦點。
“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成為引領新一代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當前,各類國產大模型百花齊放,但商業模式和落地場景還不是特別清晰?!睆囊髟娮鳟嫷摹翱粗猛妗钡劫x能千行百業的“真正好用”,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同展望大模型未來將如何落地應用,真正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
2023中國計算機大會現場。(大會主辦方供圖)
為智慧醫療帶去新方案
在人流量大的三甲醫院輔助智能分診、提高醫生診斷準確性,在基層醫院扮演“帶頭人”角色幫助醫生提高診療水平……會上,業內專家描繪出一幅幅大模型賦能醫療的未來圖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放射科主任楊旗認為,醫療大模型應用要區分場景,急診場景下的大模型應用非常重要。例如,在患者剛到醫院進行CT等初步影像檢查后,不需要等待醫生看報告下判斷,人工智能就可第一時間對危急程度進行判斷,使病人在醫院流轉過程中得到最優化、高效地救治。
醫療行業尤其需要大模型提供更專業、更精準的診斷和治療建議。醫學影像是重要的醫療數據,多位專家表示,醫學影像數據差異性特征明顯,數據標注難問題亟待突破。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楊健提出,醫療大模型訓練需要大量文本、影像、生化指標等多模態的數據樣本,但醫療行業對患者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的要求較高。如何化解這一矛盾是醫療大模型發展的重要課題,他認為,大模型在設計上更應考慮不同層級結構之間既要隔離又要打通的特殊需求。
加速具身智能研發落地
影片《機器人與弗蘭克》中陪伴老人日常起居的機器人、動漫中的“哆啦A夢”……早在1950年初,“人工智能之父”圖靈就提出了“具身智能”這一概念。今天,高速發展的大模型有望給機器人裝上“智慧大腦”,這種能夠像人一樣感知周圍環境變化并作出相應反應的具身智能正在逐步從科幻走向現實。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盧策吾提出,具身智能包括3個模塊:通過具身感知、具身想象實現大腦功能,即對世界的理解與抽象;具身執行則執行小腦功能,對大腦做出的判斷進行具體執行。
“當前的具身智能體,雖然建立在神經網絡強大的表達和學習能力基礎之上,卻面臨著缺乏知識推理、難以與人溝通交互、無法解釋決策機理等瓶頸?!闭憬髮W教授楊易認為,需要將人類知識、人工智能大模型及領域任務模型與具身智能體結合,來提高具身智能體的感知、推理以及與人類溝通、協作的能力。
具身智能加速落地,將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和生活?
字節跳動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員孔濤認為,研發高服務完成度的機器人,可以在枯燥、重復、危險的場景實現大規模的勞動力補充。而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前沿計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王鶴則認為,在眾多具身智能的應用中,智能家用服務機器人是其終極夢想之一,將有助于解決養老等重大社會需求,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
重視大模型安全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當人們驚嘆于大模型日新月異的發展時,科技界卻產生了一種擔憂:當機器有了聰明的大腦,是否會給人類帶來風險甚至災難?
與會專家表示,大模型本身十分復雜,當前我們對模型意圖和執行過程的理解還遠遠不夠,當理解不夠但又賦予它足夠自由度時候,必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安全問題。
“大模型一開始沒有對錯的概念,所以它可能做任何事。一旦它培養出好壞之分、善惡區別,就會更容易去選擇做合理的事情?!蔽浵伡瘓F副總裁徐鵬認為,在可解釋性、價值觀對齊和強化學習方面應該有長期的、更大的投入,一方面加強人類對大模型行為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導大模型“科技向善”。
專家普遍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會帶來倫理風險,但距離真正產生自我意識而失控還很遠。
“現在大模型學習還是在人為設定目標下訓練,短期內不用太擔心它的危害性。未來什么時候它自己有了目標、不再遵循人類目標的時候,可能真正需要引起警惕?!睆偷┐髮W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邱錫鵬說。